核心提示:
近年来,民生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着重抓紧落实的头等大事,但在重庆市石柱县黄鹤乡三河村,一条长约4公里的农村公路,经多次修建也没建好,致使当地村民对这一民生工程怨声载道。
日前,人民监督网记者前往重庆石柱县黄鹤乡三河村马盘溪调查时,发现少数村民竟然说出:“‘希望媒体向石柱县县委、县府反映,希望上级不要再拨款修建这条村级公路了,理由是此路已经修了好多次都没修好,他们担心前几次拨的款和以后拨的款将会被基层个别干部‘吞掉’,继续上演‘肥了个人损了国家’的闹剧”。
村民投诉:农村公路线路被人私改且质量不合格
村民熊名贵等人称, 2011年6月23日突发洪灾,大水将村道(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机耕道)“斩断”,中间出现一个巨大的深沟,致使480名村民在七天里无法出行。石柱县委、县政府在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责成县发改委、县农改办着手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并要求黄鹤乡政府全力配合。后县发改委、县农改办共计筹资70万元,用于此公路建设。
熊名贵告诉人民监督网记者,在修建过程中,三河村部分组长伙同乡个别干部私自篡改了公路的设计路线和宽度。他称,原设计方案为,设计道路宽为4.5米,路线绕过可能被洪水淹没的路段。然而,于去年底完工的此公路是,该公路部分路段仍然会被洪水淹没,仍然影响到村民的出行和村里经济的发展。他称,个别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年年好向县里要钱修路,年年“吃挪”公路款,与其这样不如不修。
人民监督网记者徒步行走在这条乡村道路上看到,此路都是在原机耕道上修建,多数路段都只是“修修补补”,大部分路段沿河道走,被群众戏称“每次洪水都能淹没着的滨江路”,用卷尺丈量道路的宽度,有的只有3.5米宽、有的4米宽,公路沿线路段都没有用水泥砂浆砌成护坡,是直接将河道里的沙石刨到公路上,一桥桥墩已被洪水冲垮错位,施工人员只是用水泥砂浆将其缝隙简单修补。桥身被洪水冲垮,根据要求,应是先修桥墩,上面再用钢筋水泥修筑桥身、桥面,而施工方根据乡政府的要求,只用直径约50公分的管道来排洪。记者粗略估算,此河道宽度约100米,据当地村民称,涨洪水时可高达4米,而现在所修的公路与河床的高度有的相差约30公分。在实地踏看中,一老婆婆说,这条路过去修过几次但是都没有修好,他们出行很不方便。
熊名贵还称,有一路段以前经常被洪水淹没,设计方案是不走此路段了,要过他家的土地,他称自愿把土地拿出来,但最后未获通过。
黄鹤乡政府:公路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线路是村组长私改
黄鹤乡党委书记杨海华告诉人民监督网记者,这条公路原本存在,是扶贫项目。2011年6月23日,被洪水损坏了公路,经争取,由石柱县发改委立项,并投入40万元资金整修。发包38万元,预留2万元资金做工作经费及意外情况处置经费。38万只是路基改造的费用。目前已付10万元。这条路的确是有质量问题,篡改设计路线是村组长说修改的。
据调查,该村道起于巴彭公路黄鹤乡境内高家坡,止于马盘溪月亮坝电站,全长3.9公里。工程设计公路为山重四级公路,路基宽4 .5米,行车道宽3.7米,路面结构为泥结碎石路。全程设计涵洞6个,均要求半径为0.8米。
杨海华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改道情况,80%的村民是同意改道的。但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涵洞过小(约30公分直径),至少需要50公分直径才够;二是某些路段路基宽度不够;三是河边那一段没有采用水泥浆灌制措施,而只是用石头代替。关于改道,是要占村民熊名贵的土地,但熊不同意。
采访离开后:党委书记在乡政府大骂投诉村民
记者离开黄鹤乡,欲前往石柱县相关部门作进一步采访时,黄鹤乡党委书记杨海华在乡政府门口见到了此前被记者采访过的几位村民时,心情很不高兴,大骂村民是“XX、猪”之类的话,说什么记者来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也对记者进行人身攻击,村民见势就悄悄走了。
随后记者打电话给杨海华,欲进一步了解情况,但他拒不接听,短信也不回应。后记者将此路的情况告诉给了石柱县县委书记郑平,郑书记说:“他正在开会,他会安排人调查。”